本文目录:
- 1、肠胃炎吃什么草药好?
- 2、急性肠胃炎常用药 治疗慢性肠胃炎药有哪些
- 3、肠胃炎的中药治疗?
- 4、肠胃炎的中药治疗?
- 5、肠胃炎的中药治疗?
- 6、急性肠胃炎吃什么中药?
肠胃炎吃什么草药好?
如果患者患有肠胃炎可以熬草药喝,因为草药的副作用比较小,对肠胃的刺激性也比较小,而且草药还可以治疗痢疾,肠炎,腹痛等症状,如果患者出现里急后重或者下痢等疾病的时候,可以用木香,白芍、吴茱萸等这些草药熬水喝能够缓解症状。
肠炎患者在用药的同时,还要尽量注意保暖,清淡饮食,不要吃太过油腻的食物,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急性肠胃炎常用药 治疗慢性肠胃炎药有哪些
肠胃炎有急性肠胃炎和慢性肠胃炎之分,慢性肠胃炎患者经常出现腹痛、发热、恶心呕吐,拉像水一样的大便或者是出现大便黏在一起并带些血的现象,慢性肠胃炎是很易出现反复发作的,尤其是对于一些饮食无度的患者来说,更容易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,那么治疗慢性肠胃炎药有哪些呢?首先就是对于脾胃湿热证的慢性肠胃炎患者,是可以选择下面的中药方来治疗的,主要是苍术、枳实、川朴、藿香、半夏,另外加茯苓,薏苡仁,陈
有急性肠胃炎和慢性肠胃炎之分,慢性肠胃炎患者经常出现腹痛、发热、恶心呕吐,拉像水一样的大便或者是出现大便黏在一起并带些血的现象,慢性肠胃炎是很易出现反复发作的,尤其是对于一些饮食无度的患者来说,更容易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。
那么治疗慢性肠胃炎药有哪些呢?
1、脾胃湿热证
首先就是对于脾胃湿热证的慢性肠胃炎患者,是可以选择下面的中药方来治疗的,主要是苍术、枳实、川朴、藿香、半夏,另外加茯苓,薏苡仁,陈皮,蔻仁煎汁服用,前面五味药先放,后放后四味药,如果患者有恶心症状的,可另加苏叶黄连。
2、胃阴不足证
对于胃阴不足证的慢性肠胃炎患者,可用选择沙参、大白芍,玉竹、石斛,麦冬、乌梅,甘草治疗。如患者经常出现口干舌红的可加石膏、知母、玉竹、竹叶,胃口不好的可以加谷麦芽。
3、肝胃不和证
有肝胃不和证的慢性肠胃炎,可选择佛手加大白芍,还有柴胡以及延胡索盟主金铃子和制香附,然后可根据不同症状来进行药物的加减,像可加制大黄,胃口差加山楂、六曲、鸡内金等。
对于慢性肠胃炎的治疗,除了药物方面,其实日常生活饮食各方面的调理也是特别重要的,所以有慢性肠胃炎的患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,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一些可导致肠胃炎加重的食物,如生冷,油腻,刺激类食物等等。
肠胃炎的中药治疗?
治疗肠胃炎的中药:
治疗肠炎的中药方一:熟地15克,山药12克,炒扁豆12克,炮姜9克,吴茱萸6克,炒白术15克,炙甘草6克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治疗肠炎,腹泻久治不愈,进食生冷物则泻,腹部怕冷,饮食不香等。
肠胃炎的中药治疗?
你可以使用【肠l炎888】来治疗,【肠k炎888】纯中药制剂,疗效显著,口碑非常好,你可以去网上搜一下 【肠u炎888】能够有效治疗肠炎疾病,我一个朋友就用过,在网上买的,你也可以看一下
肠胃炎的中药治疗?
中药处方(一)
【辨证】本方具有脾胃气虚,中气下陷之功效。
【治法】补中益气止泻。
【方名】本方在中医中又叫益气汤。
【组成】本方黄芪12克,薏苡仁12克,党参10克,获苓10克,血余炭10克,赤石脂10克,白芍10克,白术炭6克,陈皮炭6克,柴胡6克,厚朴6克,黄连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中药处方(二)
【辨证】脾失健运,湿热蕴于肠中,肝脾气滞。
【治法】本方具有健脾温中,清肠化湿的功效。
【方名】温中汤。
【组成】党参9克,白术9克,炮姜3克,炙甘草6克,茯苓9克,防风9克,焦神曲9克,焦山楂9克,陈皮6克,白芍12克,秦皮12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中药处方(三)
【辨证】肝肾阳气虚弱,运化失职。
【治法】温阳益气,涩肠止泻。
【方名】赤石脂汤。
【组成】附子9克,黄芪9克,当归9克,桔梗9克,石榴皮9克,川楝子9克,肉桂3克,黄连3克,炮姜6克,诃子6克,赤石脂30克,肉豆蔻 1、5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中药处方(四)
【辨证】湿热邪毒壅滞胃肠。
【治法】清热利湿,健脾和胃。
【方名】解毒清肠汤。
【组成】白头翁30克,秦皮20克,黄柏12克,黄连16克,白芍30克,白术30克,苍术12克,茯苓30克,猪苓16克,匾蓄16克,山药30克,木香10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急性肠胃炎吃什么中药?
急性肠胃炎,属中医夏伤暑湿所致的胃肠型感冒,症见头昏头重、脘腹胀痛、呕吐腹泻,应内服藿香正气软胶囊。口服,一次2~4粒,一日2次。效果较为迅速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